“医生,我的膝盖突然肿得像馒头,疼得路都走不了。”23岁的小林(化姓)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南京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诊室,脸上满是痛苦。经检查,小林的血尿酸值高达880μmol/L,远超420μmol/L的正常值上限,被确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。
而追根溯源
这突如其来的病痛
与他每天至少一杯的奶茶
脱不了干系
小林告诉风湿免疫科副主任、医学博士苏定雷,自己是奶茶的忠实爱好者。近半年来,他几乎每天午休都会到公司楼下的商场买杯奶茶,有时加班比较晚,也会再点上一杯。
“我觉得现做的奶茶比普通饮料健康,而且自己还挺关注健康,所以一直点的是三分糖,没承想还是出了问题。”小林懊恼地说。
苏定雷得知小林的饮食习惯后指出,问题出在他长期大量摄入的奶茶上。“被忽略的果糖确实可能成为隐形的‘健康杀手’。”苏定雷解释道,日常生活中含糖饮料的消费十分普遍,很多奶茶及碳酸饮料中使用的“果葡糖浆”就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。
展开剩余76%即使是“三分糖”或者“少甜”的奶茶果茶,其实糖分依然超标。网传某品牌奶茶配方中,一杯500ml的奶茶普遍加入了20g~30g糖浆/果糖。
苏定雷介绍,果糖的“威胁”在于其相比于蔗糖、葡萄糖等,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,同时在体内的分解过程会直接产生尿酸,增加了内源性尿酸的来源。两者相加,可导致体内尿酸浓度明显升高。小林每天一杯奶茶,长期下来,果糖摄入过量,这就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埋下了隐患。
随后,苏定雷先对小林采取消炎镇痛治疗,帮助其缓解了疼痛;之后,又通过药物为小林进行降尿酸治疗,最终使其尿酸降至达标范围内。
像小林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。学校周边的饮品店,学生们三三两两捧着奶茶说说笑笑;写字楼的电梯里,十个人中总有三四个手里拎着奶茶袋。风湿免疫科近期接诊的另一位患者,20岁的大学生小张(化姓)也是典型的“奶茶控”,平时至少每天一杯奶茶,周末逛街更是至少两杯奶茶起步。
“每次路过奶茶店都忍不住进去买一杯,聚会时还会互相推荐新品,不知不觉就喝了不少。”直到上个月学校体检发现尿酸偏高,小张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不可轻视的果糖
市面上的碳酸饮料、果汁、功能饮料等,虽然嘌呤含量极低,但都含有丰富的果糖。“绝大多数含糖饮料都或多或少含有果糖,短期少量饮用影响不大,但如果长期习惯性喝含糖饮料,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就会增加。”
苏定雷表示,除奶茶、果茶外,鲜榨果汁、果脯蜜饯等加工食品都含有不低的果糖,会对尿酸产生较大影响。“虽然果糖对尿酸的影响是个长期的效应,但对于本身尿酸就高以及得过痛风的人而言,短期一次性大量摄入果糖也可能会诱发痛风的发作。”
不仅是高尿酸,若摄入过多的果糖,还会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,高血糖、高血脂、高血压等随之而来,“三高”症状与肾脏的关系十分密切,而长期的高尿酸血症会增加肾功能损伤的风险。
此外,部分奶茶中难以忽略的植脂末也潜藏健康风险,其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和磷酸盐可谓“双重隐患”。据了解,反式脂肪酸会加剧胰岛素抵抗,进而抑制尿酸排泄。磷酸盐则与尿酸竞争肾脏排泄通道,形成“双通道抑制”效应。而且,奶茶中的咖啡因对特定人群也存在威胁,尤其是已存在尿酸结晶沉积的患者,过量摄入可能诱发急性痛风发作。
“三高”年轻化
正确控制尿酸
当代年轻人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向“三高”的深渊:把奶茶、水果捞当晚餐,却不知里面的椰奶和蜂蜜让糖分超标;坚信“年轻就是资本”,直到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变成刺眼的红色,才惊觉自己早已站在“三高”的边缘。
对此专家认为,这与大家对控制尿酸的几个误区也有关系。“有些人认为只有啤酒影响尿酸,实际上酒精度含量越高的酒水饮料对尿酸的影响越大,比如说白酒、黄酒。另一方面像骨头汤、鸡汤等荤汤肉汤其实没有多少营养,反而含有很多嘌呤、脂肪,建议少喝。”
苏定雷介绍,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过程中,饮食因素只占20%,另外80%的因素是自身的代谢障碍。专家提醒,无论男女,在正常膳食状态下,非同日两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>420μmol/L,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。
“对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,最重要的是监测并控制血尿酸水平,因为高尿酸是关节破坏及肾脏损伤的罪魁祸首。如果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后血尿酸依然较高,则需要药物治疗。”苏定雷提醒道。
来源:南京市第一医院
图源:壹图网
编辑:家英宏
校对:吴忞忞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业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